2023
二月
12
【问问神父】264| 犹达斯曾经也是宗徒之一,他的一生留给我们哪些教训?
问题:根据圣经记载,依斯加略人犹达斯在树上吊死的。但他在起初也是十二宗徒中的一位,真可惜!请问神父,关于犹达斯的死亡给我们现代人带来什么样的教训呢,可以详细地讲解一下吗?谢谢!
方济神父:
犹达斯其人
犹达斯是耶稣所召选的12宗徒之一,是依斯加略人西满的儿子(若6:71)。福音中每次列举宗徒们的名单时,犹达斯常被排在最后,并加上“负卖耶稣的”(玛10:4;谷3:19)或“负卖者”(路6:16)这样的名衔。这些都是因为他后来的所做所为,为了30块银钱出卖了自己的老师——耶稣。“犹达斯”这个名字在人类历史上也成了“负卖者”、“叛徒”的代名词。
“犹达斯”有时也被称为“犹达斯依斯加略”,或被称为“依斯加略人西满的儿子犹达斯”。关于“依斯加略”(Iscariot,Iscariotes),圣经学者们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1. 通常认为“依斯加略”是一个地方,属于犹太最南方的一座名为“克黎约特”的城。根据此种说法,犹达斯可能是“来自克黎约特(Kerioth-hezron Carioth)的人”(苏15:25),或者是来自另一个音近的城市的人。由此推论,犹达斯是犹太人。他可能是十二宗徒之中唯一一个来自外方的,曾经与大群外省人混合居住在一起的犹太人。因为其他的宗徒都来自于加里肋亚。2. 另有学者认为“依斯加略”意为“来自城市的人”,即来自耶路撒冷的人。3. 另有学者认为“依斯加略”是一个革命组织的名字,就是说犹达斯本人或其父亲西满,都曾是革命分子。他们以前是革命党,后来皈依了耶稣,正如另一位宗徒“热诚者”西满一样。
但是,无论犹达斯来自哪里,他原来是与其他宗徒们一样蒙耶稣召叫,从一大群人中所拣选的。宗徒们的蒙召是为了同耶稣常在一起。他们都曾跟随耶稣宣讲福音,并曾被派遣去宣讲,且具有驱魔的权柄(谷3:13-19)。
人心之变幻莫测
从耶稣开始公开传教一直到祂受难前不久的一段时间里,大约有2年多的时间,犹达斯从来没有犯什么错误,也没有不忠于耶稣的地方。他和其他宗徒一样爱慕、景仰耶稣,并热心于宗徒们的团体利益。所以,他渐渐地获得了全体的信任,并主管他们这个小团体的经济,管理钱财。在福音中“伯达尼晚餐“一段中提到了犹达斯的一个性格上的弱点,说” 他是个贼,掌管钱囊,常偷取其中所存放的。”(若12:6)这使我们想到耶稣在另一处说的一句话:“在小事上忠信的,在大事上也忠信;在小事上不义的,在大事上也不义。”(路16:10)犹达斯这一性格上的弱点日后也成为了被魔鬼利用的一个缺口。
关于犹达斯出卖耶稣的决定,我们不了解这是否是上主奥秘的安排。但是从人性心理方面来解释的话,犹达斯在心理上原来也如其他一切的宗徒、门徒和群众一样希望拥护耶稣做现世光荣的国王。尤其是在增饼之后,他们以为时机成熟了,一致要立耶稣做现世光荣权威的国王(若6:15)。但是,耶稣却预许了为当时人所不能理解的圣体圣事,致使群众各自散去。这为犹达斯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和的心理上的负荷。这种心灵上的创伤激起他的报复欲望。如此,他一变成为了“魔鬼”及“出卖者”。耶稣对他们说:“我不是拣选了你们十二个人吗?你们中却有一个是魔鬼。”(若6:70)
进一步的堕落
但是犹达斯心中仍旧存在着渴望奇迹出现的侥幸心理,希望见到耶稣及自己的现世光荣。但随后事情的发展却与他所想的不一样,因为从那时开始,耶稣不断地在预言祂耻辱的苦难圣死(谷8:31;9:31-32;10:32-34)。这与犹达斯的期望背道而驰。于是他就更坚强了报复心理,彻底地成为了一个叛徒,一个“贼”(若12:3-6)。这也是他实施实际报复的开始。
当犹达斯见自己的希望已完全破灭,耶稣已不再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及现世荣耀的保障,于是决心报复到底。他去见了司祭长,以30块银钱出卖了耶稣。乘着其他宗徒昏昏欲睡,耶稣在山园祈祷的时候,犹达斯亲自领着士兵,以虚假的口亲礼,出卖了老师。他以这种方式解决了心理上的负担,灰心丧志的创伤得到了弥补。
当这一切事情发生之后,犹达斯本应当是心满意足的。但是当他看到耶稣被捕、被鞭打时,他真正的良心发现,后悔莫及。他找到司祭长,想要退还银钱,挽回这一切。但是一切都晚了。犹达斯说:“我出卖了无辜的血,犯了罪了!”在绝望中,他把银钱扔在圣所里,退出来,上吊死了(玛27:3-9;宗1:18)。
可以说,从某种角度来看的话,犹达斯的自杀行为在一定意义上可能是一种激烈、彻底、真诚痛悔的表示。至于他最后是否得了救恩,或是在生命最后末刻,是否向天主忏悔,那完全是天主的事,我们无权过问。但是,我们可以从犹达斯的一生学习一些教训。
善用自由意志
耶稣曾经多次提醒犹达斯要悬崖勒马。比如,如前面提到的,耶稣在第一次增饼奇迹之后所说的话;耶稣又在最后晚餐时给门徒们洗脚,说:“沐浴过的人,已全身清洁,只需洗脚就够了。你们原是洁净的,但不都是”(若13:10),暗示有人要出卖他。后来,耶稣又直接说明自己将被十二宗徒中的一人出卖(若13:21);还说“那同我一起把手蘸在盘子里的人,要出卖我”(玛26:23);犹达斯也像其他宗徒一样开口问耶稣:“辣彼,难道是我吗?”耶稣直接就对他说:“你说的是。”(玛26:25)但是,犹达斯在这种情况下依然选择了出卖耶稣。这是他的自由意志。
这自由意志使人有能力决定选择或拒绝某种行为。当人善用这种自由来远离诱惑时,就在天主前立下功劳;而当人顺从私欲,不妥善运用自由时,就犯下罪恶。这就是给我们后人的第一个教训:要善用天主给的自由。
常对天主的慈悲怀有望德
当耶稣被捕时,门徒都撇下祂逃跑了(谷14:50)。只有若望宗徒跑到一半又返了回来,跟着耶稣,陪伴着圣母到了加尔瓦略山下。伯多禄更是三次否认耶稣。有这样一种说法,说犹达斯和伯多禄二人犯下的罪过其实都是负卖耶稣的罪过。后来,两个人都很后悔,但二人的结局却截然不同。犹达斯懊悔己罪,自杀身亡;伯多禄却另觅途径,痛悔认罪,最后得到了宽恕,恢复了与耶稣之间圆满的爱的关系(若21:1-17)。设想一下,如果当时犹达斯能多一点忍耐,等到耶稣复活,可能他后来也会像其他宗徒一样外出传教,成为初期教会的奠基人。这也更是教给我们的第二个教训:不论何时都要常对天主的慈悲怀有希望,尤其是当我们处于痛苦当中时,祈求痛苦中的忍耐。
人心是善恶争斗的战场
可能也有人会问:“犹达斯长什么样子”。我们熟悉的12位宗徒的形象大多是通过由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花7年时间所创作的《最后的晚餐》像知道的。画里面的人物都是根据活人画的。达·芬奇先是画的是耶稣。他找到的模特是一位面容纯洁美丽,好似天使一般的19岁的年轻人。达·芬奇花了大约半年的时间完成了对耶稣的绘画,后来又慢慢地完成了对另外11位宗徒的绘画。但是,他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扮演犹达斯的形象。因为他需要寻找一张冷酷无情的面孔,这个人的脸上要布满贪婪、欺骗、虚伪和犯罪的伤痕,使人一眼就能认出是叛徒。后来,突然有一天,有人在罗马的一间地牢里发现了一个因犯罪和谋杀而被判处死刑的罪犯。这个罪犯皮肤黝黑、头发蓬乱、脸上显露出邪恶和彻底堕落的神情。达·芬奇一看就认定这个人正是他要找的来扮演犹达斯的人。达芬奇画了6个月的时间才完成对犹达斯形象的绘画。最后,当达芬奇画完准备要离开时,这位囚犯突然冲着他跑过来,一边跑一边哭着说:“达·芬奇,看着我!你难道不记得我是谁了吗?”达芬奇仔细地看着这个人的脸,然后说:“当你从地牢里被提出之前,我从来都没见过你呀!”这位囚犯说:“我就是7年之前,你画的耶稣基督的形象。”据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也是今天要分享的第三个教训。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面临着抉择,选择光明和圣善,或是选择黑暗和罪恶。而这些抉择不断的叠加,会引领人朝着不同的人生方向:天堂或地狱。而这些抉择开始的地方则是人的内心,人心是善恶争斗的战场。谁也不能说自己已足够圣善,不会再犯一点罪过。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常仰仗天主的力量和怜悯,尽量躲避犯罪的近机会。所以,圣经上也常提醒我们要保持警醒。最后,以一句经文来结束今天的分享:“你们要节制,要醒寤,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咆哮的狮子巡游,寻找可吞食的人;应以坚固的信德抵抗牠。”(伯前5:8-9)